移动存储开始为人所知,或者为部分大众所关注是源自闪存盘的出现。因为它是既1.44M软盘之后的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创市之作。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移动存储崭露出其将成为一个影响到未来信息承载,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走到今天它的发展也的确验证了这个当初人们的设想。
移动存储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提供给我们可装载500G存储容量的移动硬盘,64G容量的闪存盘。价格也是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之间。产品外形,应用特色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按理说当一个市场发展到如斯状况应该是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之中,但实际状况又如何呢?
国外厂商 曼妙舞姿 独领风骚
对于任何行业,技术领先将占据绝对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欧美厂商一直以超卓的技术和观念领先于行业的发展,其中最据代表性的当数矽霸电子的百事灵品牌。500G容量的移动硬盘,64G容量的闪存盘都是首先出自其手。此两项颠峰指标屹立于行业之中,其它厂商追赶的脚步只能徒呼哀哉。
也许有人会说技术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追赶的,照比欧美发达国家厂商在进入行业的时间领先上,国内厂商有着先天的缺陷,是需要慢慢来弥补的。这点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观念和经营理念,产品发展定位等方面是需要团队智慧的,人的决策力量也将决定行业竞争中自身所处的地位。
对于移动存储产品人们往往考虑的是它的容量,体积的大小,价格的高低等一些外在因素,国内各厂商的竞争也集中于此。矽霸电子中国区市场总监毛立明先生曾这样谈到关于移动存储行业竞争与发展的问题“任何行业需要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矽霸电子在技术层面的领先是有目共睹的,但矽霸电子的这个技术是多层面的,不仅是局限在我们看到的64G闪存盘这个指标。我们在保证这些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移动存储产品的应用特性。应用,将是移动存储行业接下来发展的关键,也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制胜的法宝。”
应用,简单两个字的背后蕴涵着怎样宏大的意义!当国内厂商还在进行指标战,价格战的时候已经有人跳离这个圈子,开拓出了一个蓝海区域。翻看一下矽霸电子百事灵品牌进一时间的产品,惊讶的发现其产品已经润物细无声般的充满市场。
“口袋电台、移动办公助手、Team-office、Mo-blogger”等等一系列以应用为特色产品,不断轰击着我们的感观神经,同样也刺激着每一位用户的神经。据悉,前不久矽霸电子就是凭借产品的应用特性中标中直机关的政府采购,再次开创了政府在移动存储产品上采购的先河。
看着国外厂商的领先态势,让笔者为国内的众多企业忧心。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厂商也的确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前不久华旗旗下爱国者与用友软件强强联手,将在产品的应用特性上展开战略合作,必有一番大的作为。真诚的祝愿他们能加快追赶的步伐。
国内厂商 共举钢绳 危哉险哉
价格战,在全球都无法避免,尤其在中国已开放的市场尤为惨烈。
在国内的移动存储市场,用户们看着来自厂商的疯狂降价,内心不断的窃喜。但在这近乎疯狂的价格战背后却有这极大的隐忧。国内一些厂商为了能迎合价格上的优势策略,极力的在做工用料上“勤俭节约”。而众多的用户也仅凭借外在因素来挑选产品,只虑容量和价格因素的购买行为更加促进了厂商的“节约”之行。
剧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我中心接到的移动存储设备的数据修复项目中,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损伤。其中之一是,因包管不当造成盘体高处坠落形成的物理损伤;另外一种是,因使用时间过长,盘体散热性能不佳而引起的线路板烧毁,进一步损害到盘体本身导致数据损坏。而通过我们对相关产品的拆解发现,造成此两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此两种问题的多数产品以海面作为了盘体保护防震设备。”通过对市场上各类型产品相关信息的搜集也得到了对于此问题的进一步证实。在目前的移动硬盘市场上,大多数的厂商都使用了海面一类的减震保护盘体。国内厂商在此所占比例更是大之又大。
“数据的价值,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社会已经是勿庸置疑的了。如何为它保驾护航是每一个厂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产品有价,数据无价的概念只有当你切身体会到丢失数据的痛苦时才更加直接。我们提供的移动硬盘产品是使用凝硅网对盘体进行保护,它不仅提供了优良的减震作用,同时良好的导热性能也很好的解决了盘体散热的问题。虽然使用海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争取到更多的用户,但是我们考虑的更多是为用户以后使用中的保驾护航。”毛立明说。
现在整个移动存储的市场竞争的确激烈,甚至可以说在变的惨烈。但究其原因问题在哪?这个市场应该是越做越大,越发的良性发展,但是现在的状况却令人担忧。一味的拼价格,让厂商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了在这个上边,而用户的目光也因纷纭的价格烟云遮盖了双眼。跳起价格战的厂商正把行业的发展之路从广袤的平原引上了钢丝绳。
钢丝绳上起舞,也许看的美妙,跳的精彩。但在美情美景之后危险无刻不在,也许你的功底扎实,你的舞姿华美,在这一场表演中是当然的主角。不过作为国内起步寥寥数年的厂商们,你们的功力是否足够呢?
(新闻稿 2006-09-27)